亚威股份5亿收购韩国激光设备厂商,苏州工业园区妙手“走出去”“引进来”
9月1日,自贸区苏州片区挂牌,赛诺菲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微创大健康产业研究院(苏州)有限公司、大冢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当天获得自贸区首批营业执照,总投资20多亿元。
12月9日,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满“百日”,成绩亮眼:100天里,苏州自贸片区日均企业注册数量同比上升48%。
苏州自贸片区的营商环境可见一斑。同这些知名中外企业一起拿到首批营业执照的,还有一家特殊的企业——江苏亚威艾欧斯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威艾欧斯”),该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亚威股份(002559.SZ)收购韩国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LIS后,与后者在中国设立、并落户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合资企业。
一宗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收购并返程在中国扩大投资的案例发生了。而这个故事与苏州自贸片区建设的主阵地——苏州工业园区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与工具创新密不可分。正是由于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推进“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与措施,才有了亚威艾欧斯成功落户园区的故事。
而这恰是25岁青春韶华的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走出去”“引进来”:亚威股份收购韩国先进制造
今年7月,亚威股份(0002559.SZ)公告称,该公司已经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亚威精密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威精密激光”),与韩国精密激光加工设备制造商LIS Co.,Ltd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精密激光领域的战略合作。战略合作总投资5亿元,占LIS股份总数的21.96%,亚威精密激光成为LIS第一大股东。
为开拓中国市场,亚威精密激光还与LIS签署《合资合同》,双方拟在中国共同投资设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开展显示面板、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的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
为完成此宗收购和促成合资企业设立,亚威精密激光必须对注册资本进行增资4.5亿元,由原有的5000万元增加到5亿元。
苏州工业园区对这笔交易及时给予了资金支持。
财政支持的苏州工业园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基金”)增资1亿元,亚威股份、江苏疌泉亚威沣盈智能制造产业基金(以下简称“亚威产业基金”)、苏州亚巍星明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增资1.5亿元、1.5亿元、5000万元共3.5亿元,从而实现战略合作所需投资的5亿元资金。简单计算,1亿元投资撬动了3.5亿元投资。
在此交易中发力的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基金,是由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批准设立,以财政性资金和国有企业出资为主的有限合伙企业,委托管理数百亿元基金规模的苏州元禾控股管理。该基金主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未来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国内产业领域重大项目和海外技术领先项目,支持区内优势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发展壮大,助力苏州工业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此次海外收购,园区产业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联合亚威股份、亚威产业基金高效地完成了对韩国LIS项目的并购,还就交易方式、并购后整合计划、境外上市主体业绩稳定、国产化落地方案、退出方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安排,为此次交易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园区的投促中心提供了另外一种"非典型"投促服务是此次交易得以实施并成功落地园区的又一重要因素。这宗中韩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业务得以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高效完成,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的专业服务至为关键。亚威股份项目是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成立后第一个全程参与服务并推动的项目,中心协助企业设立了园区SPV公司及合资公司,同时积极参与园区产业基金的对接与洽谈,并飞赴韩国总部参与了并购标的公司的尽调,协助项目完成了境外投资备案、资金出境审批等环节的服务。
如今,短短的时间,合资公司落地苏州工业园区,依托海外公司现有客户资源、业务订单、核心技术专利以及合资双方的技术、管理团队,将迅速实现显示面板产业中的核心制程设备“OLED激光加工设备”的国产化,并将进一步完善并提升苏州工业园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电子信息产业,给园区带来可观的税收贡献。
“引进来”与“走出去”:苏州工业园区25年“蝶变”
亚威股份项目只是苏州工业园区众多“引进来”案例中的一个,但它开创了园区招商引资的新故事和新模式:“走出去”“引进来”。
25年间,园区引进的外资企业数量已达到5000之众。25年前,7.4平方公里水面的金鸡湖本是养殖鱼虾的一洼水面,如今已成为现代化产业新城。
1994年2月,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及中国第一个与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工业园区正式诞生。
此时的苏州工业园区,肩负着新时期扩大开放“引进来”的创新使命。
1994年到2000年,园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特征的工业化快速启动、城市化同步推进。到2001年,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大批国内、国外投资商排着队才能挤进”的园区。这一年3月23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开发建设动员大会,二、三期的开发正式启动,园区进入了大动迁、大开发、大建设、大招商、大发展阶段。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取得了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等“四个超千亿”的发展成就。
2015年9月,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打造中国开发区升级版、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提升国际化开放合作水平。2015年12月,国内首个国家级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集成化、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特别是在金融、培训、中介、风险防范等方面做出有益探索,为提升投资便利化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岁刚过,此时,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肩负着扩大对外开放,担当“走出去”的国家示范重任。
截至2018年底,园区共有309家企业在53个国家及地区境外投资了476个项目,新批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达104亿美元,其中有148家企业在“一带一路”的2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179个项目。
“走出去”“引进来”的热土
2019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成立,该中心旨在为全国“走出去”企业进一步提供集成化、专业化服务,探索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双向开放格局。威亚股份“走出去”“引进来”就是其践行扩大开放、创新投促服务的亮相之作。
制度创新、工具创新是开放的内容也是竞争优势。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的跨境投平台优势、产业基金支持优势、创新服务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理念和能力,构成了“走出去”“引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站式跨境投资综合服务能力和优势。
如今,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可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企业3亿美金以下境外投资项目在当地就可完成审批。此外,园区还积极推行境外投资企业备案和项目备案工作“单一窗口”模式,企业可实现两个业务同时申报、同步办理,全程网上审批,进一步加速企业“走出去”步伐。
与此同时,苏州工业园区也经历了学习、成长和经验输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白俄罗斯、阿联酋、缅甸、印尼等地设立了合作园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平台。
可以想象,未来,更多的“亚威股份”会从苏州工业园区“走出去”,带着海外优势资源通过苏州工业园区这块热土“引进来”。
2019/12/17